
這對韓星卸下明星光環化身為「苦行僧」,喚醒了都市人沉睡的新知覺!
在城市,我們的生活總是很忙碌,每天過著相同的時間,看著相同的風景,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回不完的消息,即便是夜幕降臨,依舊如此。
面對這樣忙碌疲憊的生活,你是否也產生過這樣的念頭:擺脫一切,逃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地方,蓋座房子,從此生活下去?
拋下眼前的一切,做一個獨居的隱士。
那些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,最近的一部綜藝都幫你拍出來了,這部綜藝的名字就叫《林中小屋》,豆瓣評分9.0分。
《林中小屋》事實上,在未播之前就火了,原因很簡單,它有韓國最強的綜藝導演——羅䁐錫。
羅䁐錫可謂是綜藝屆扛把子,操刀過不少收視口碑雙收的爆款佳作。
《兩天一夜》、《新婚日記》、《一日三餐》、《花樣》系列;以及《中餐廳》的原型《尹食堂》,都出自他之手。
《尹食堂》
類型雖然不同,但都充滿生活情趣。
悠閒的自然風光和細膩溫柔的日常,總能讓人感受到人生另一面的美好。
《一日三餐》
但是,羅䁐錫這次的綜藝更大膽了,他以前的作品標籤是溫馨和美的人情綜藝,雖然也表達了對都市侵蝕的焦慮和回歸自然的願望,但性質仍然是綜藝,這次的《林中小屋》,他把這種焦慮直接攤開來,把節目定義為:自發性與世隔絕紀實片,有關幸福的實驗報告。
它簡單粗暴地設置了一個前提,把人從熙熙攘攘的資訊化時代剝離了出來,去了一棟沒有通水通電的林中小屋。
每天水的供給是有限的;發電靠屋頂的太陽能光板;小屋有暖爐但是要自己劈柴;食物由實驗者們自帶,做飯需要自己動手…
這樣的生活環境剛好卡在基本生活有餘,娛樂生活不足的狀態。
既不是荒野求生,也不是世外桃源。
除了場景佛系,拍攝也大膽歸真,節目大部分的鏡頭,都是由嘉賓自己用手持攝像機 拍攝的畫面剪輯而成。
少了花俏的鏡頭和複雜的角度,對於觀眾來說,反而多了一種沉浸感。
請來的明星蘇志燮與朴信惠就是林中小屋的實驗對象,粉絲追捧,被鎂光燈追逐的兩個人,被淡化了「明星」這個標籤,
拋去光環和偶像包袱,像普通人一樣生活。
也被簡單粗暴地稱為實驗對象A和實驗對象B。
節目組化身「幸福促進委員會」,負責給兩個實驗對象佈置任務,進行幸福實驗。
和一般玩遊戲的綜藝不同,《林中小屋》裡布置的任務,顯得相當的佛系。
不在意你完成與否,不在意任務進度,節奏緩慢,以體驗當下的感受為主。
比如說,和林間的小動物自拍、請聽聽溪谷中流淌的水聲、給路上遇見的植物貼上名牌...
了解了實驗基本設置之後,就來看看實驗是如何進行。
節目組向實驗對象A和B。
發出了第一個挑戰:「極簡遊戲」——扔掉你不需要的東西。
「當一個你覺得理所應當應該持有的物件沒有了的時候;我們的生活是會變得沉重,還是會變得輕巧?」
這項挑戰對於蘇志燮 這樣的直男非常友好。
蘇志燮全身上下就一個包。
一聽挑戰,掏出手機牙刷和帽子,就果斷扔掉了一整個包。
而朴信惠那邊,則陷入了直男無法理解的糾結。
即便她已經帶了兩個大箱子:一箱衣服,一箱食物。
也還是覺得沒有一樣是自己不需要的,最後只能忍痛割愛把每樣食物丟掉了一部分。
挑戰結束後,節目組開始為大家分析,為什麼要扔掉那些無用的東西:
實際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造的垃圾場中,據統計,每個人大概擁有一萬件物品,但用到的其實只佔20%,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帶著其餘8000件垃圾生活。
極簡主義生活的要求,就是從物質到精神,都回歸最簡單的狀態,把將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、送人、出售或捐贈。
精簡訊息源頭,少看社交網路,少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、社會新聞,透過減少不必要的事、物,使人生變得簡單。
第二項挑戰則是:每餐只吃一個配菜。
現代人追求越來越多元化的食物,悲哀的是,美食的疆域被拓展了,但我們對於美食的感受力卻下降了。
小時候吃到一盤紅燒肉的感動,再也找不到了。
很少有人意識到,這是因為我們的美食閾值已經太高了。
節目組為了解決現代人的這個問題,決定讓實驗對象限制食慾,回歸一道菜。
朴信惠選擇了蘿蔔湯
只吃一口就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慢慢細嚼慢嚥地品味熟透的軟軟的蘿蔔,和清爽的湯。
而蘇志燮則選擇了牛肉和米飯。
為了減肥他長期以肉類為主食,很久沒吃米飯了,在無減肥的壓力下,終於可以盡情地吃著白米飯。
雖然吃得種類很少,也很清淡,但是兩個人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,紛紛展示了自己的空碗。
朴信惠還勸觀眾們:「為了更幸福地吃飯,請用米飯搭配泡菜。」
除了這些挑戰,還有很多奇怪又有趣的挑戰,比如,要在第一縷陽光出現時起床,還有,要用足足三個小時吃一頓飯,或者收集泉水的聲音等等,讓整個節目看下來緩慢卻不無趣。
比起這些別出心裁的挑戰,更讓人覺得有誠意的地方是節目組不惜花大量時間,拍攝了那一組又一組天然,幽靜的畫面。
比如說,有一組鏡頭,拍攝實驗對象A和B給暖爐生火。
首先,B的柴燃燒的畫面,足足拍了30秒。
30秒,對於一個綜藝來說,足夠讓人換台10次了。
而在這個畫面之後,鏡頭轉向了A的柴火燃燒,畫面依然超過了35秒。
正當觀眾感到疑惑,是不是節目出問題了?
就看到字幕提示:「仔細聽,兩者的聲音是不一樣的。」
再比如說,節目用了將近一分鐘來拍攝朴信惠看到星星時激動的表情,還有當時天空唯美的畫面,即使隔著螢幕,也能感受到驚喜與幸福。
節目組也以這樣的畫面,告訴大家,我們的空氣被污染了,現在甚至連看星星都成為一種奢侈,這是件多麼遺憾的事情。
「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好時光。」
節目組大概也是深諳這個道理。
朴槿惠和蘇志燮作為實驗對象A、B,目前為止沒有進行過一次碰面。
兩個人處在濟州島的兩邊。
一個住在陽光微風,偶爾陰天的小屋。
一個住在雲霧繚繞,煙雨濛蒙的小屋。
現代人有一種焦慮叫孤獨恐懼症,我們頻繁社交,害怕一個人吃飯,害怕一個人走路。
可是,看了《林中小屋》你會體會到一個人獨處時的輕鬆與閒適,以及與自然相處的快樂。
這部綜藝裡,沒有異鄉風景,沒有豐富料理,沒有各路明星,只有兩位實驗對象。
遇上暴雨天氣,連陽光都不足,畫面內容非常有限。
再加上手持攝影,是沒有以往的綜藝那麼「好看」的。
然而這樣清減的環境下,空鏡依然美得不像話,有種禪意和靈動在裡面。
最後,兩位實驗對象又會交上怎樣的幸福實驗報告呢?
從《一日三餐》到《尹餐廳》再到《林中小屋》,不管是去體驗與世隔絕的林中小屋,去來身體力行開一間餐廳,去過歸隱的田園生活。
這些橋段並不難模仿,而慢綜藝的意義並不僅在於給觀眾造夢,而是啟發。
都市化的生活已經磨鈍了人對周遭環境、對自身五感的感知,《林中小屋》回歸森林裡的極簡生活,正好幫我們喚醒這些沉睡的新知覺。
你處在怎樣的環境裡,是否忘了周遭有鳥叫,忘了天頂有星星,忘了下雨天帶來的還有詩意,忘了一頓飯一個菜更能體會食物的味道。
海子的詩裡寫道:從明天起,做一個幸福的人?
餵馬,劈柴,周遊世界?
從明天起,關心糧食和蔬菜?
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。
這是《林中小屋》所描述的世界,也是我們所嚮往的一種生活。